澳门沙金网址(js500)官方网站-Online Entrance

行业研究 | 探索场景理论的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思路
时间:2023-09-19 作者:澳门沙金网址 分类:行业动态 浏览:2126次

乡村文旅融合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。2022年3月,文化和旅游部、教育部、自然资源部、农业农村部、国家乡村振兴局、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》,提出要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,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,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。


场景理论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。“场景”一词来源于英文“scenes”,最初应用于电影研究和生产实践。以芝加哥大学教授特里•克拉克(Terry Clark)为代表的新芝加哥学派,将场景引入社会学领域,认为通过特定方式将空间、设施、人群、活动等不同场景要素组合在一起,可以激发文化魅力,打造富有真实性(Authenticity)、戏剧性(Theatricality)和合法性(Legitimacy)的消费空间,从而带动文化消费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。

以场景理论为引领,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要坚持新思路,探索新模式。具体来说,乡村文旅融合新场景建构要坚持真实性、戏剧性、合法性等原则,推动空间、设施、人群、活动等要素与乡村文化的融合。


一、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要坚持“三原则”

第一,坚持“真实性”原则。真实性具有多重指向,包括外在事物的真实、客观情境的真实以及情感体验的真实等。“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。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”乡村文旅发展要注重保持乡村的原真,营造原汁原味的乡村情境。一是加大自然生态保护,突出恬淡、舒适、愉悦的田园生活特质;二是“守旧如旧”,加大古街、古民居、古牌坊、古井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,保留乡土维度,留住乡村的“根”,让故园可寻,让乡愁可依。


第二,坚持“戏剧性”原则。“戏剧性”指新颖有趣的外观、艺术化的展陈方式、充满矛盾冲突的故事题材、各色元素的杂糅混搭,以及主体之间“看与被看”的双向体验。在充满戏剧性的情境中,消费者的多种感官体验被充分调动,可以获得类似观看戏剧表演的沉浸式体验。目前“沉浸式旅游”已成为文旅行业的热词,各种沉浸式展览、沉浸式剧场、沉浸式剧本杀等业态相继出现。乡村文旅发展要挖掘乡村资源的核心价值点,借助AR、VR、MR等数字展陈技术,对田园牧歌风光、农耕文化底蕴、传统民间技艺进行多维度、多模态展示,以打造富有沉浸式体验的乡村旅游。


多空间沉浸式演艺《遇见大庸》

第三,坚持“合法性”原则。“合法性”强调以道德为依据,坚持形式与内容互为表里,乡村景观、人群活动与文化意蕴内在一致。乡村是基于一定的血缘、地缘关系而形成的聚居地,在漫长的岁月洗礼中,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自然风貌、民风乡约和道德规范。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要立足以上特质,实现传统与现代、古典与时尚、传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。目前有些乡村为了吸引眼球,热衷于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,对流行时尚和热点文化进行嫁接和移植,导致乡村旅游产品“不伦不类”,挫伤了游客的游玩兴趣。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构建必须要规避以上问题,力争做到“一村一景”“一村一韵”,实现个性化、差异化发展。


吕家古村落民宿

二、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要推动不同场景要素的融合

一是融合空间要素,打造“乡村观光游”消费新场景。乡村空间是维持村民邻里关系的物质基础,包含村庄、集镇、农户院落等生活空间,菜园、农田、牛棚鸡圈等生产空间,以及具有生态涵养功能的森林、河流、湖泊、湿地等自然空间。“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。”打造乡村文旅融合新场景,首先要立足优美的自然景观资源,开发乡村观光休闲游,对接人们对恬淡静谧、闲适自由的田园生活的向往。比如十堰樱桃沟村,因盛产樱桃得名。当地政府因地制宜,广栽樱花树,修建樱花园和樱桃广场,开发樱花旅游精品路线,探索了一条生态美、百姓富的发展之路。每到阳春三月,田垄地头、山沟林壑、房前屋后的樱桃花如诗如画,前来赏樱的游客络绎不绝。


江南茶园

二是融合设施要素,打造“民宿休闲游”消费新场景。2022年7月,文化和旅游部、公安部、自然资源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要求“顺应人民群众乡村旅游消费体验新需求,引导乡村民宿开发和建设,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”。乡村民宿不只是为游客提供床位的旅居场所,更是传播乡村文化、感受乡野风情的重要窗口。比如安徽黄山脚下的民宿“云门山居”,由两座老屋改造而成。为了体现徽派特色和历史感,该民宿采用了大量徽派老宅木料和老瓦片。园林中保留了上百年的古树,种植了各种珍稀花草树木。民宿的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浑厚质朴的生命气息,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,为打造“民宿休闲游”消费场景提供了样本。展望未来,以民宿为主体,融合相关设施,发展“民宿+餐饮”“民宿+露营”“民宿+音乐会”等多种业态,将成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契机。

安徽黄山脚下的民宿“云门山居”

三是融合人群要素打造“农耕体验游”消费新场景。“绿遍山原白满川,子规声里雨如烟。乡村四月闲人少,采了蚕桑又插田”。从事农业生产,离不开人。中国老百姓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,总结出了系列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生产、生活技能,如山间采茶、田间种植、海边捕鱼、打豆腐、做糍粑、酿酒、采蜜等。发展乡村文旅融合,可将这些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农事技术和生产活动融入其中,让游客体验农业生产的趣味性、系统性和繁复性。比如西江千户苗寨近年来顺势推出田间趣味捕鱼、跟着水牛犁田、非遗蜡染等系列旅游体验项目。游客在欣赏苗寨美景的同时,还能感受独具特色的农耕生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,由此强化了旅游的获得感。


金山海渔文化节

四是融合活动要素打造“乡村节庆游”消费新场景。节庆活动是展示乡村形象和魅力的动态形式,具有周期性和相对稳定性。节日期间,乡村的文化习俗能得到比平日更集中更充分的展示,由此构成了一种“奇观化”景象,为游客了解乡村提供了特定的互动情境。社会学家约翰•厄里认为:“许多这样的互动是被‘游客凝视’塑造的,即游客对自己在旅行期间将会获得‘奇异经历’的期待。”换言之,从“陌生化”体验中获得乐趣,也是游客旅行的诉求之一。打造“乡村节庆游”消费场景,可以围绕特色产业进行,比如桂花小镇推出“桂花节”,年糕之乡打造“年糕节”。以上海金山嘴渔村为例。它是上海最早的渔村,也是目前上海唯一仅存的渔村。为了发展特色旅游业,该村立足“渔产业”,持续举办“金山海渔文化节”。活动期间,游客可以逛老街、尝海鲜、亲身体验渔村织渔网、舢板船制作等特色非遗项目,感受“渔文化”非凡魅力。目前该节庆活动已成为提升“上海湾区”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。

(来源:光明网;作者:魏正聪,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;汪柄江,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  

插图来源:中国文化报、鹿泉文旅、河北文旅发布、井陉融媒、雷山县文体广电旅游局、南方民宿及摄图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文仅作分享使用,不涉及商业范畴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

XML 地图